分摊期间过帐汇兑差额
如果已分摊的业务在以某一种货币核对时相匹配,而以另一种货币核对时并不匹配,则系统会生成一个损益过帐或四舍五入差额过帐来记录这笔差额并平衡分摊。例如:如果已分摊业务中的业务货币值匹配,但本位币值并不匹配,则将会自动生成一笔损益过帐,反之亦然。这同样还适用于:如果已分摊业务中的第四货币值匹配,但本位币值并不匹配,在情况下系统将会自动生成一笔损益过帐,反之亦然。
过帐已实现的汇兑差额
本位币值之间或业务货币值之间的差额将过帐到指定的已实现损益科目或汇兑差额净值科目。可在“货币代码 (CNC)”中设置各种货币的已实现汇兑差额科目;可使用“货币期间汇率 (CNP)”来设置某中货币在某一特定期间内的已实现汇兑差额科目;或使用“货币日汇率 (CND)”设置某种货币在某一特定日期的已实现汇兑差额科目。
您可以分别设置[已实现收益]科目和[已实现亏损]科目,并分别将收益或亏损过帐到各自的科目内。或者,您也可设置单独的[已实现净/亏损]科目,并将损益净值过帐到该科目内。请参阅“过帐已实现和未实现的兑换差额”。
如果货币代码或货币期间汇率中的这两个科目都保留为空,则系统会提示您输入一个损益类科目。请参阅“确定分摊差额过帐科目”。
当核对单个借方和贷方时,系统生成的源科目和损/益科目业务的分析代码是从具有最低本位币值金额的一对匹配业务中获取的。在核对多笔借记和贷记时,系统会显示“手动帐务分摊 - 分析代码”窗体,让您为源科目和随后的汇兑损益科目输入所需的分析代码。可在此窗体上输入的分析代码由“会计科目表设置 (COA)”和“帐务设置”确定。
如果“第 3 值”的各值之间存在差额,且“第 3 值”被用作“报表货币”,则不管主元货币是哪种货币,该差额将作为本位币之间或业务货币之间的汇兑差额进行处理。
过帐四舍五入调整
如果“第 3 值”被用作[第二本位币],则差额将作为四舍五入差额处理并过帐到“业务单位设置”上所设的“第 3 值”平衡科目内。同样,您也可以分别设置借方和贷方四舍五入差额科目,或设置单独的四舍五入差额净值科目。如果尚未设置该科目,则系统会提示您输入。请参阅“确定分摊差额过帐科目”。